承压、韧性、破局 阿里影业(1060.HK)2023财年业绩深度解读 全球热推荐
5月31日港股盘后,阿里影业(1060.HK)披露了最新财年(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的一年内)业绩。
(相关资料图)
经调整EBITA翻番,双擎战略成效及经营韧性凸显
公告显示,报告期内,阿里影业实现总收入35.20亿元,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经调整EBITA为2.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6%。
这么来看,阿里影业此次财报最大的亮点,在于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而且,笔者发现,这也是阿里影业连续三个财年实现经调整EBITA盈利。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果,与阿里影业坚定执行的“内容+科技”战略是息息相关的。需要指出的是,自2018年6月阿里影业对外公布这一战略起,至今跨越了外部动荡剧烈、行业洗牌加剧的三年。因此,阿里影业的变化,也是这几年行业变革与企业转型的一个领先样本。
从影院票房来说,去年全年全国大盘只有300亿出头,处于历史性低位,要知道今年仅一季度的票房就达到了接近160亿。
(来源:灯塔研究院)
显然,在去年这样的市场环境中,影企步履维艰是必然的。据市场对于21家上市影企2022年财报统计显示,其中18家收入下滑(11家降幅在30%以上),15家净利润下滑(12家降幅在60%以上)。另外,14家仍处于亏损阶段。
不过,今年随着经济趋于好转,电影行业明显回了一波血,影企业绩也有不同程度的修复。据不完全统计,多家上市影企也在今年一季度实现扭亏。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阿里影业本次财报也覆盖了2023年一季度,但主体时间还是在去年。根据公开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票房约170亿,其中一季度就达到了140亿,二季度显然乏善可陈。另外,四季度受多因素影响,行业波动加剧,这对于阿里影业的业绩影响也不可谓不小。
(来源:灯塔研究院)
所以,阿里影业本财年收入增长承压,基本在预料之内,但好在波动幅度不大,说明公司内在的韧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今年以来,行业复苏预期正逐渐兑现,加之AIGC加持,影视板块备受资金青睐,估值获得持续修复。考虑到外部的一些主要风险因子已落地,后续优质内容有序供给,行业继续恢复趋势仍获看好,同时AIGC开启新一轮生产力革命,并将率先在游戏、影视等内容该领域落地。在这样的市场共识下,像阿里影业这类头部互联网影企尤为值得关注。
影视ETF(159855)自去年10月底触底以来
(来源:富途)
业务“三板斧”:内容“稳”,科技初露AI锋芒,IP商业化多线推进
鉴于上述,阿里影业之所以实现韧性增长,表现出逆周期性,除了坚定执行“内容+科技”战略之外,也离不开业务层面的多元化布局,三大业务板块共同拉动阿里影业的业绩增长,且彼此间存在高度协同性。不妨结合此次财报,针对这三大业务板块来进行逐一分析。
1)内容:输出稳定、质量高,储备充足
上文已提到,报告期内,影视行业整体仍处于下行周期,阿里影业内容板块收入波动,这在所难免,但从幅度来看,仍显著好于大盘。报告期内,阿里影业该分部收入约17.09亿元,同比减少约12%,同期大盘同比下跌26%。
阿里影业表现出的这种阿尔法属性,根本在于逐渐成体系的内容布局能力---以深度布局院线电影+剧集自制为核心路线,不断拓宽品类,提升优质内容的稳定输出能力。
院线电影方面,公司于报告期内参与出品和发行的电影达26部,覆盖喜剧、爱情、剧情、动画多个品类。其中12部位于同期票房TOP20,包括春节档亚军《流浪地球2》、暑期档冠军《独行月球》、暑期档亚军《人生大事》以及2023年第一季度上映的《保你平安》与《铃芽之旅》,可见阿里影业对于优质内容的眼光依然精准。
剧集方面,报告期内,公司工作室继续推出包括《炽道》、《点燃我,温暖你》、《重生之门》、《她们的名字》等多部高人气、高口碑作品,覆盖青春、悬疑、都市情感等多种题材,剧集自制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来源:业绩公告 | 格隆汇制)
复苏是贯穿今年全年行业发展的主基调,考虑到去年处于历史性低位,今年恢复弹性较大。对于阿里影业而言,不论是电影,还是剧集方面,公司都有着充足的优质储备,从而确保了未来持续的增长。
(来源:业绩公告 | 格隆汇制)
2)科技:“淘麦VIP”会员规模持续增长,打造数字人试水营销新模式
科技业务是阿里影业的第二大支柱,依托丰富的数字化产品矩阵,赋能文娱产业链。报告期内,该板块收入为12.68亿元,与上一财年基本持平。
根据过往业务结构来推断,估计目前该分部收入主要还是来自以淘票票为核心的票务服务收入以及凤凰云智系统服务收入。
在线票务平台淘票票的重要性首先是不言而喻的。而以淘票票为基础,联合大麦,在2021年7月上线“淘麦VIP”,建立了行业首个“电影+演出”联合会员体系。相比于此前淘票票的等级积分会员制和大麦的付费会员制,“淘麦VIP”采用的是积分成长制。
(来源:公开网络)
如上图所示,该成长机制的会员认定条件,基本上锁定了“淘麦VIP”会员必然是较为活跃的观影/演出用户。且会员的基础准入条件,也决定了这些用户具备较为可观的消费力。
就此可见,高品位、高粘性,构成了“淘麦VIP”用户的核心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高质量用户既是电影市场的核心消费群,也是线下文娱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持者。为了让这些用户更长久地聚拢并活跃于淘票票和大麦平台,权益建设便成了“淘麦VIP”业务发展的一大重点。
阿里影业在财报中表示,报告期内,公司通过继续优化“淘麦VIP”会员体系,带动了会员规模的大幅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淘麦VIP”会员规模已突破1500万,六个月内大幅净增约500万。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影业还在探索智能数字科技业务。例如,在2022年七夕正式推出首个超写实虚拟偶像——数字人“厘里Leah”,正式成为“淘麦VIP”的品牌代言人,并与《铃芽之旅》展开跨次元联动,为未来数字人与影视剧内容融合营销新模式奠定基础。
据悉,“厘里”出道不久就已经通过代言、直播、数字藏品等多种形式,与英特尔、MLB、三星,奈飞等多个国际品牌合作。随着阿里影业对智能数字科技的持续探索,“厘里”未来也将会尝试参演剧集、综艺、动画或电影。
在笔者看来,这算是阿里影业借助AI来创新电影宣发模式的一次有益尝试,未来有望大力布局AIGC对于业务的融合应用,大幅提升业务效能指日可待。
除了淘票票这类2C票务平台之外,2B票务服务平台凤凰云智,是阿里影业科技板块的第二大主力。上市以来,持续领先同业。报告期内,凤凰云智继续保持行业出票影院数量的第一名。
3)IP衍生及商业化:收入维持双位数增长,产业化布局稳步推进
除内容和科技之外,IP衍生及商业化板块是阿里影业的一条新增长曲线,目前增长可观。报告期内,该分部收入约5.44亿元,同比增长23%。
IP衍生品带来的非内容收入,仍是中国文娱产业未来的一片蓝海,以电影市场为例,美国70%以上来自于非票房收入,而中国非票房收入占比只有20%。所以,未来仍大有可为,对于这块市场蛋糕,阿里影业的创新探索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依托旗下潮玩品牌“锦鲤拿趣”,将自有IP与影剧结合,打造各种潮玩周边产品。这样一来,借优质作品的高人气和不同调性,既可以扩大自有IP的影响力,增强变现能力,同时通过实战经验的积累,优化IP运营能力和效果。
二是持续发掘外部优质IP,扩大IP池,从而可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例如,报告期内,阿里影业与三丽鸥达成协议,获得凯蒂猫、美乐蒂和双子星等26个形象在在中国大陆开发及销售衍生产品为期五年的独家代理权。
三是协同集团电商生态,拉动相关品类商品GMV有效增长。报告期内,阿里影业通过打造跨品类特色商品及季节性创新产品,使天猫模玩类目的成交规模同比增加27%。
结语
综上,虽然影视业近年来所受冲击不小,阿里影业的业绩有所波动,但经营韧性依然凸显。对于公司而言,这不仅得益于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也是战略坚定执行的成果,同时商业模式也得到了持续验证。
短期而言,随着行业持续复苏,阿里影业优质内容储备陆续释放,今年业绩大概率会有不错的回弹力。从长远来看,影视业已经过多年来的供给侧出清,引入AIGC推动行业新一轮降本增效革命,市场对此共识较为一致。影企将借此打开长期空间,尤其是在电影制作和发行环节,目前已有不少影企也在部署这项新技术。而阿里影业今年的躬身入局,正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另外,相比其他传统影企,阿里影业天然具备互联网基因,未来依托AIGC的技术能力在影视业实现应用落地,相信只是时间的问题,届时也有望迎来效率提升和利润释放的新周期。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