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碳”寻磷石膏综合利用新路径
【资料图】
在“双碳”背景下,做好磷石膏综合利用是我国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道“必答题”。3月30~31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主办的全国磷石膏综合利用现场交流会在湖北宜昌举行。与会人士表示,全行业要系统解决制约磷化工可持续发展的磷石膏利用问题,探索大量化、规模化应用的新途径、新场景,以推动磷石膏源头减量减排和磷化工产业绿色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磷石膏产生和储存量最大的国家。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王臣介绍,工信部2022年《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和《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明确,到2025年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57%。2022年,全国磷石膏产生量7700万吨,同比下降3.8%;综合利用量3880万吨,同比上升6.3%;综合利用率为50.4%,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黄利斌指出,破解磷石膏综合利用难题是个多维、立体、系统的工程,亟待技术的突破和政策的创新。他强调,要大力推动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推动磷石膏综合利用量效齐增,推动磷石膏在建材领域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加快实施磷石膏高质高效利用技术攻关,并综合利用政策、技术、标准、财税等手段,协同推进磷石膏污染防治。
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理事长修学峰表示,在磷石膏综合利用上,行业要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大量化、规模化应用的新途径、新场景,推广综合利用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推动磷石膏实现源头减量减排,提升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实现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把磷石膏这个世界性难题解决推向深入。
湖北是副产磷石膏大省,磷石膏的年产生量、堆存量全国第一。湖北省经信厅原材料处处长邓忠明介绍,该省研究制定了全国首个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的《关于加强磷石膏综合治理促进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出台了全国首部着眼精准防治磷石膏污染的地方性法规《湖北省磷石膏污染防治条例》,并在全国率先研究制定《湖北省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试行)》及《全省磷石膏无害化处理设施分年度建设任务清单(2022~2025年)》,确保2025年底前新产生的磷石膏全部实施无害化处理,消除磷石膏堆存安全环保风险。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逐步平衡”的原则,该厅确定2022~2025年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分别需达到50%、55%、60%、65%的年度目标任务。据湖北省磷石膏信息化监管平台统计,去年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70.36%,比2021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超额完成50%的年度目标任务。
宜昌是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也是全国磷石膏综合处理利用基地。宜昌市政府副市长杨卫华介绍,该市按照“前端减量、中端提级、末端应用、全程治理”路径,积极创建磷石膏综合治理样板城市。依托湖北三峡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引导磷石膏综合利用向多途径、差异化、低能耗、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去年,宜昌市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83.5%,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磷石膏综合利用的最大“拦路虎”是经济技术。湖北宜化集团磷氟产业副总裁虞云峰说,宜化集团设立了磷石膏产业研究院,广泛开展技术研发合作,走出一条综合利用的新路。一是磷矿选矿技术,通过选矿技术减少磷酸生产环节中的磷石膏产生量;二是磷酸萃取技术,提高磷石膏质量;三是磷石膏深度脱色提纯技术,增白提纯磷石膏,为后端产品生产奠定基础;四是生态修复(路基)材料、高品质建筑石膏粉、高端工程材料、磷石膏制硫酸生产技术,不断开拓大量化和高值化的新产品,增强磷石膏产品的市场适应性。
磷石膏综合治理事关长江生态保护,是长江生态环保治理的“老大难”。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国清认为,依照国家产业政策,需对磷酸装置副产的磷石膏进行无害化及综合利用。该公司联合武汉工程大学共同开发出磷石膏深加工工艺技术,攻克磷石膏无害化治理技术,开出破解这一难题的“药方”。经过处理的磷石膏,达到综合利用标准,可以用来生产建材、公路路基材料等产品,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也可经无害化处理后满足相关环保标准安全堆存。此技术已成功在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运用,目前已在湖北全省范围推广。
会议由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主题为“协同创新产业升级 绿色发展”。会议期间,与会人员还到宜昌高新区白洋工业园参观了邦普一体化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邦普宜化400万吨/年磷石膏无害化及综合利用项目和湖北远固新型建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线,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磷化集团绿色环保产业公司等企业现场交流分享了磷石膏综合利用的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来源:中化新网
关键词: